2014-10-16 17:30
sinta
《麥兜.我和我媽媽》 我來遲了 現在才喜歡你!
[img]http://static.apple.nextmedia.com/images/apple-photos/apple/20141016/large/16ee1p1aaa.jpg[/img]
麥兜,從來都以輕的手法,企圖介入我成長那一段日子歷史。更用了大量語言和概念訂立的荒謬邏輯來引起很多港人認同,而曾盛極一時,可惜這類給小朋友或有小朋友天真腦袋的朋友認同的,因為他的空泛,因為他不知引誘,以為為了政府的幫助宣傳,還有點涉及政治上的宣傳,當政府的真面揭露出來時,人們便覺得不是味兒。他和曾先生的賀年短片就夠令人倒胃。
創作者的成功令他昏了頭腦,以為麥兜真的可以代表了香港:其實這麼多集麥兜,我都只覺得他是一個自稱生活貧窮,卻又非常中產的小遊客,來我們的歷史夢裏遊。他似乎不像上一代人視香港為踏腳石,自己只是過客。
只把香港作為一塊佈景板來讓我們的幼稚園,我們的太平山,講一兩個笑話,便走了。而且更不堪的是它成了一個不思進取的主題公園,每次都同一招同一個遊戲,玩得多了自然乏味。
《麥兜.我和我媽媽》正如吳君如說,配完整部電影,都不太清楚她到底是做那一行的?因為麥太只是個抽象的概念,他兼父職,於是有些本來由父親去做的事,她也做了,於是到底她是甚麼樣的阿媽?我只能說她便是香港媽媽概念的媽媽。沒有本性沒有思想。
這是不是這個系列最後作品我不敢說,但在製作卻是最有立體感和電影運動感的作品。正在這個時期,我忽然愛上麥兜,卻已太遲了,麥太都升空了,完全徹底脫離作為香港的象微。你數一數麥太在這部電影幹過甚麼工作,每一樣都是我們當年常見,又夢寐以求的理想工作,可是卻沒有一樣是現代社會的人想去做的黃昏或夕陽事業。坦白說,完全不切實際,起碼在新一代不會拿來做榜樣。而麥太的吃重角色,就令到本來了無寸進,跟時代越跑越後的麥兜更空洞的性格。我終明白為甚麼我每次捧場時都提不興趣,因為他的生活隱然有一種消費主義的味。在那個年代吃已成為問題,小學的功課就管她娘了!它是一部真正讓我們明白甚麼叫真普選和假普選的作品,當年我們笑到倒地的三個餐的選擇,原來謝立文洞燭先機。
今天已活了超過半世紀的我,回望麥兜,意然看到他的光,他的過去,也越來越接近我們歷史的佈景。
來源:蘋果日報網站